古羅馬的輸水道——工程學上的傑作
古羅馬的輸水道可說是古代所有偉大建築中的奇葩。一個羅馬總督兼水務官弗朗蒂努斯(公元35年-約103年)說:「你怎能把埃及那些閒置著的金字塔,或希臘那些著名但無多大用處的神廟,拿來跟這些數量眾多、供水量大、影響民生的輸水道相比呢?」 *
為什麼要興建輸水道?
古代的城市通常建於附近有充足水源的地方,羅馬也不例外。羅馬城瀕臨台伯河,附近也有一些水泉和水井,這些水源本來足以應付城內居民的需要。不過,到了公元前4世紀,羅馬城的人口開始急劇增長,這個城對水的需求也不斷增加。
在羅馬城,很少人家裡有自來水,所以羅馬人興建了許多私人和公眾澡堂。城裡的第一個澡堂所用的水來自處女水道。這條輸水道是凱撒奧古斯都的密友馬庫斯·亞基帕建造的,於公元前19年啟用。家財萬貫的亞基帕投放了巨額金錢,用來檢修和擴建羅馬的供水系統。
澡堂漸漸成為人們喜愛的社交場所,一些較大的澡堂甚至有花園和圖書館。輸水道沒有開關,裡面的水是不停流動的。水在經過澡堂後就會流進污水渠,不斷沖走從澡堂的廁所排出的穢物和其他垃圾。
建築和維修
你聽到「古羅馬輸水道」的時候,會不會想起那些由許多拱門構成、跨越天際的宏偉建築?其實,在所有的羅馬輸水道中,只有少於兩成建在高架橋上,大部分都在地下。輸水道建在地下不但比較便宜,也可以防止風雨侵蝕和盡量減少對附近農田和民居的影響。就以馬西亞水道為例,這條輸水道於公元前140年建
成,總長度約莫92公里(57英里),但其中只有大約11公里(7英里)建在高架橋上。修建輸水道之前,工程師會首先評估某個水源的水質,包括水的味道、清澈度和水流速度。他們也會留意從這個水源取水喝的居民的健康狀況。當局批准採用某個水源後,測量師就會計算輸水道的路線、坡度、大小和長度。奴隸顯然是建築輸水道的主要勞動力。輸水道工程往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,有時還牽涉到興建高架橋,因此費用高昂。
此外,水道建成後還要經常保養。羅馬城曾一度聘請了大約700人負責維修保養輸水道。古羅馬的輸水道有一些便利維修的設計,例如建在地下的輸水道設有檢查孔和豎井,方便維修人員進入。如果要進行重大的維修,工程師會先用臨時水道把水引開,才維修輸水道破損的部分。
羅馬城內的輸水道
公元3世紀初,供水給羅馬城的輸水道主要有11條。第一條建成的是阿皮亞水道,於公元前312年落成,長度只有16公里(10英里)多一點,整條輸水道差不多全在地底下。克勞狄亞水道全長大約69公里(43英里),當中約有10公里(6英里)是建在高架橋上,有一部分甚至有27米(90英尺)那麼高。今天我們仍然可以見到這條輸水道的部分遺跡。
經這些輸水道進入羅馬城的水有多少呢?非常多!例如,馬西亞水道每天引入城裡的水,約有1億9000萬升。水依靠自身重力流進城裡,首先流到配水池,再分流到其他水池或用水的地點。有些人估計,羅馬城的供水系統發展到最蓬勃的時候,平均每個居民每天都可以分配到超過1000升(265加侖)的水。
《羅馬輸水道與供水系統》(英語)一書說:「羅馬帝國的版圖伸展到哪裡,哪裡就有輸水道的蹤影。」今天,旅客仍然可以在小亞細亞、法國、西班牙和北非等地,欣賞到這些古代工程學上的傑作。
^ 最先興建輸水道的不是羅馬人,亞述、埃及、印度、波斯等古國早已有類似的建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