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内容

跳到目录

“波兰兄弟会”为什么遭受迫害?

“波兰兄弟会”为什么遭受迫害?

“波兰兄弟会”为什么遭受迫害?

1638年,波兰议会猛烈抨击一个细小的宗教团体,称为波兰兄弟会。这个团体属下一所教堂和一个印刷厂遭受破坏。拉库夫大学被迫关闭,曾在这所大学任教的教授都被放逐到国外去。

二十年后,议会采取进一步行动,勒令这个团体为数一万多名信徒离开波兰。在当时欧洲各国中,波兰算是最宽容异己的了;既然这样,情况何以会变得这么严峻呢?波兰兄弟会究竟犯了什么事,要遭受这么严厉的对待?

事件的起因从波兰加尔文宗教会内部的严重分裂说起。当时争论的重点是三位一体的教义问题。改革派领袖认为这个主张不符合圣经,于是拒绝接受。他们的做法触怒了教会的领导层,结果改革派脱离教会,自立门户。

加尔文宗信徒把这些离心分子称为阿里乌派 *,可是这个新宗教团体的信徒却喜欢称自己为基督徒或波兰兄弟会。拉埃柳斯·索齐尼是一个深受塞尔维特思想影响的意大利人。他的侄儿福斯图斯·索齐尼曾到过波兰,后来成为改革运动的显要人物。因此,波兰兄弟会又称为索齐尼派。

当时,有一个名叫扬·西恩伊恩斯基的波兰贵族,设法为这个新教会找一个“宁静而与世隔绝的地方”,让它可以继续发展下去。西恩伊恩斯基行使波兰国王授予的特权,建立了拉库夫镇。后来,这个镇就成为了波兰索齐尼派信徒的根据地。西恩伊恩斯基赋予拉库夫居民许多权利,其中包括崇拜自由的权利。

不少工匠、医生、药剂师、城市居民,以及来自各教派的达官贵人都慕名来到这个新市镇。此外,也有许多教士从波兰、立陶宛、特兰西瓦尼亚、法国,甚至英国,蜂拥来到这里。可是,新近来到拉库夫镇的人并不是全都采纳索齐尼派的主张。由于这缘故,在接着的三年里(1569年至1572年),拉库夫成为了一个永无休止的神学讨论中心。这带来了什么结果呢?

教派分裂

索齐尼派内部也闹分裂,一方持有较激进的主张,另一方则持有较温和的看法。他们虽则意见分歧,但他们共同采纳的主张却颇具特色。他们并不采纳三位一体的道理,也不会为婴孩施行洗礼。一般来说,他们不会拿起武器,大多不愿从事公职。 *此外,他们也不相信有个叫人受苦的地狱。对于这一切,他们没有跟从传统的流行宗教道理。

加尔文宗信徒和天主教教士对这个团体发动猛烈的攻击。可是,鉴于波兰国王西格蒙德二世和巴托里对宗教采取宽容的态度,索齐尼派的教士得以利用这个情势,传扬自己的主张。

布德内的重大成就

当时人们普遍使用一部加尔文宗的圣经译本,然而这部译本却未能满足许多读者的需要。这部译本以拉丁语《通俗译本》和另一部同时代的法语圣经作为翻译的母本,而不是从圣经原文直接翻译过来的。一位权威人士说,这部译本“讲求文学美感,却牺牲了它的忠实和准确性”。译文出错的地方不少。因此,有人请知名学者希蒙·布德内修正译文的内容。布德内认为重译比修订来得容易。于是他在1567年左右开始重新翻译。

布德内在翻译时,彻底分析每个词语和它们的变体。这是波兰从没有人这样做过的。每逢他碰到困难,很难把希伯来语的意思翻成波兰语,他就在页边注明字面上的译法。如有必要,他还会创造一些新词来。他尽量使用当日显浅、常用的波兰语,把意思表达出来。他的目标是要为读者提供一部忠实、准确的圣经译本。

布德内翻译的圣经全书在1572年出版。可是,出版人却篡改了他的《希腊语圣经》译本。布德内没有因此气馁,他立即着手修订原来的译本,并在两年之后大功告成。布德内的《希腊语圣经》译本比以往任何一部波兰语译本都要出色。他也在这部译本许多地方恢复了上帝的名字——耶和华。

在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头三十年间,改革运动的中心拉库夫成了当时的宗教和学术中心。波兰兄弟会的领袖和作家都在这里出版他们的传单和著作。

他们推广教育

1600年左右,波兰兄弟会在拉库夫设立了一个印刷厂,自此他们的出版工作就越来越庞大了。印刷机不但能够印制细小的传单,也能够生产不同语言的大型书籍。不久,拉库夫就成为了欧洲最出色的印刷中心。在接着的四十年间,据称有多至二百份出版物是在这里印制的。波兰兄弟会在附近拥有一家纸品厂,为印制的书籍提供优质的纸张。

波兰兄弟会很快看出需要教育信徒和其他的人。为了这个目的,他们在1602年设立了拉库夫大学。波兰兄弟会信徒的子弟,以及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少年,都在这所大学上课。拉库夫大学虽是一所神学院,但那里教授的科目却不仅限于宗教。外语、伦理、经济、历史、法律、逻辑、自然科学、数学、医药和体操都是课程的一部分。多亏当地的印刷厂,大学才能够设有一所大型的图书馆,而且藏书还不断增加呢。

踏入17世纪,波兰兄弟会本该看来会继续昌盛下去。可是,情形却不是这样。

天主教与政府的反击

波兰科学研究院的兹比格涅夫·奥戈诺夫斯基说:“在17世纪20年代末期,波兰阿里乌派的情况开始迅速恶化。”这主要由于天主教教士越来越明目张胆,对他们发动攻击之故。教士用尽一切中伤和诽谤的手段,力图抹黑波兰兄弟会。由于波兰的政局发生了转变,波兰兄弟会更容易受到攻击了。刚登位的波兰国王西格蒙三世十分仇视波兰兄弟会。他以后的继承人(尤其是约翰二世卡齐米日·瓦扎)也同样支持天主教会,压制波兰兄弟会。

拉库夫大学几名学生涉嫌蓄意亵渎一个十字架,这宗事件使当时的情势变得白热化。官方利用这件事作为借口,要把波兰兄弟会的根据地摧毁。拉库夫的地主由于支持拉库夫大学和它的印刷厂,被议会法庭控以“散播邪恶”的罪名。波兰兄弟会则被控从事颠覆活动、纵情作乐,过不道德的生活等罪名。议会裁定拉库夫大学要关闭,波兰兄弟会属下的教堂和印刷厂都要摧毁。议会更勒令波兰兄弟会的信徒要离开这个市镇。至于大学里的教授,他们也被逐出波兰,不然就会被处死。有些波兰兄弟会成员转移阵地,逃到较安全的地方避难,例如西里西亚和斯洛伐克。

1658年,议会颁布法令,要波兰兄弟会出售他们的资产,并在三年之内离开波兰。后来,时限更缩短为两年。此后,如果有人自称是波兰兄弟会的信徒,就会被处死。

索齐尼派有些成员移居荷兰,并在那里继续印制书刊。在特兰西瓦尼亚,那里有一群会众经常举行聚会,直至18世纪初为止。他们每周举行三次聚会,其中包括唱诗、聆听传道演讲,并诵读解释信仰的要理问答。为了保全会众的纯洁,波兰兄弟会的信徒会受到纠正和劝告;如有必要,甚至会被逐出教会。

波兰兄弟会热切研究上帝的话语圣经。他们发现了有些宝贵的真理,而且毫不犹豫地告诉别人。后来,他们被迫分散到欧洲各地,越来越难保持团结。过了一段时间,波兰兄弟会就销声匿迹,不复存在了。

[脚注]

^ 5段 阿里乌(公元250年-336年)是亚历山大里亚的一个教士,他认为耶稣的地位是次于父的。公元325年,尼西亚大公会议否决了他的见解。——见《儆醒!》1990年7月8日刊,第21页

^ 9段 见《儆醒!》1988年11月22日刊(英语版),第19页,“索齐尼派信徒何以拒绝接纳三位一体?”。

[第23页的图片]

一个索齐尼派教士所拥有的房子

[第23页的图片]

上图:今天的拉库夫;右方是一间隐修院,建于1650年,用以消除“阿里乌派”的痕迹;下图:天主教教士在这个地方架起一个十字架,以挑起波兰兄弟会的反感

[第21页的图片鸣谢]

Title card of Biblia nieświeska by Szymon Budny, 1572